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研交流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初探

发布时间: 2007-11-15 10:55:15 来源: 图文: 审核:管理员

[  ]  本文对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原则和价值、活动的定位以及操作实施作了初步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原则和价值

活动定位   操作实施

一、关于原则和价值的认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的实施, 综合性学习活动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学科教学中。须作说明的是,本文阐述的“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不同于课程意义上的综合实践活动,它属于语文学科的范畴,在整体上服从于语文学科的课程思想和课程目标。

我们不能把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降到课前预习、查阅课文相关资料、课后作业等常规教学活动的水平,它是语文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拓展和延伸,是在语文老师指导、调控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全新的语文学习的方式。它连接了课题和课外,平时和假期,学校、家庭和社会,沟通了诸多学科和学科内部的诸多领域,打破了单一固定的学习模式,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实施过程中,宜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1、全体性。新课程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语文教师应努力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和传统的学习习惯,让每一位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化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方式。

2、自主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他们自身的兴趣、爱好、条件自主地选择学习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等。

3、开放性。不受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涉及的范围广泛,可偏重于生活实践方面,也可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灵活性很大,学习过程是开放的。

4、探索性。学习活动的方式不能是被动地记忆、理解老师传授的知识,而要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

5、主题性。所谓主题,就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题目(课题),它是贯穿活动全过程的主线,主题的强弱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效率有直接关系。因此,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宜采用主题的形式。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吕淑湘先生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有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可以学习语文。可惜的是,学习语文的最广阔的天地没有受到重视,甚至遭到人为的封闭。”刘国正先生说:“在课外的天地里,学生得到语文训练的机会很多很多,是课内所不能比的。”他甚至把学习语文的天地概括为三个层次:课堂、校园、家庭和社会。正是基于语文学科的这个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又适应了语文课程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随着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逐步推进,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被重新定位。语文课程要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与提高,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应用能力、语文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传统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应运而生。

二、关于活动定位的思考

1、要适合中学生的特点

中学生不同于小学生,也有别于大学生,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要考虑到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智能水平等因素,既不能停留在小学感性体验的阶段,也不能陷入大学学术研究的深潭。譬如中学生研究李白,如果他只是背几首诗、画几幅画、讲几个故事什么的,那一定幼稚;如果他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根据社会背景、人生际遇、思想性格,以独特的视角来全面深入地阐述要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以及地位影响,那一定是不自量力。因此,中学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注意调控主题的广度和深度。 

2、要突出语文学科的特色

语文课程资料极其丰富,涉及到诸多学科或学科内部的诸多领域,因此,活动的主题也极具“综合性”。但既然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就不能混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应该服务于语文教学,其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因“综合”而迷失了“语文”的本性。

譬如环境主题,一般的做法是,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采访、查阅资料手段和方式,以调查报告、论文的方式呈现活动结果,展示某地环境污染的状况,分析造成污染的原因,提出解决污染问题的措施,发出保护环境的倡议。这固然是一次成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也离不开语文的工具性。但问题的关键是,在这样的活动的过程中,学习者关注的是什么?恐怕是思想,是逻辑。它可能综合了地理、政治、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但“语文”的特质又体现在哪里呢?换个角度,学习者可以晦暗的色彩、沉痛的笔调来描述某地惨遭污染的画面,对污染者进行悲愤地控诉,以诗意的语言描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动人的图画,动情地呼唤人们的良知和责任感。活动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文章、倡议书等书面形式和演讲、歌唱等口头形式的结合。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才是“语文”的呀!

3、体现学生个性特征。

一方面,和其它学科一样,传统的语文教学追求“大一统”,统一的授课时间和空间,统一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统一的测试和作业,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手段,如此等等。另一方面,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推断,学生表现出来的语文素养也是有差异的。有人能言善辩,有人妙笔生花,有人体验深刻,有人想象瑰奇,有人博闻强志,有人心思细密,不一而足。因此,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应该拒绝“统一加工”,教师除宏观指导外,不要设置条条框框,应鼓励学生彰显个性。即使研究同一主题,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活动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都应充分体现个人兴趣、特长等鲜明的个性特征。

三、关于操作实施的建议

1、建立成长记录袋

语文教师应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当作自己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要对全班同学的活动情况作动态的了解和宏观的把握,否则,这个班级的活动必然是盲目的、失控的、无效的。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毕竟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非一次性活动,又多在课外进行,内容包罗万象,方式不拘一格,过程复杂多变,教师不可能去一一参与,全面了解。该如何解决这个两难的问题呢?我认为应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指导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由学生自己进行个性化设计并自行保管,今后活动全程的资料将放入其中,便于记录、积累、评价。

2、制定学期活动计划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主体性强,自由度大,但这绝不意味着课任教师就可以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中学生受到知识和阅历的限制,传统观念和习惯的影响,如果缺乏适当的指导和必要的监督,势必会无的放矢,半途而废。教师可配合语文学科的课程计划,每学期确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重点,指导学生制定学期活动计划。在大的活动范围内,学生自由选择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方式、合作伙伴等,但计划要具体,要求将任务分解到月或周,并预设实施方案。学期活动计划表经修正、充实后放入成长记录袋。这样学生活动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步骤。

3、建立监督制度

计划制定了,但活动有没有如期开展,进度如何,效果怎样,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这就离不开监督。应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制度,对每位同学的每次活动进行检查,起到提醒、督促、帮助的作用。形式可以灵活机动,如发动学生定期自查、互查,教师不定期地进行抽查或听取汇报等。指导学生把每次活动全过程的所有材料存入成长记录袋中,依次编号。

4、进行成长记录袋评价

学生一旦付出了努力,就必然产生价值认定的心理期待。因此,对于学生的活动,要及时地给予全面、公正、合理地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而学生对活动全程进行的记录和保管则保证了这种方法的可操作性。评价应是动态的,及时的,学生每完成一次活动,就要即时予以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三维目标并重。这样的评价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学会判断自己的进步,享受成功的喜悦,又能认识到自身和不足,主动寻求改进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实现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进步,也有利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教也无涯,学也无涯,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这块新生的园地中有多少奥妙正等待着我们去探索。本文略陈管见,以期抛砖引玉。

 

主要参考资料:

1、《课程新论》廖哲勋 田慧生主编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3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朱慕菊主编

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联系电话:0562-7117885 邮编:244031
地址: 铜陵市铜官区狮子山北路铜霞新村集体1号
安徽省铜陵市第五中学 版权所有2019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07502851号皖公网安备 34070302000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