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校园新闻

细心和爱心浇灌格桑花

发布时间: 2016-03-30 09:22:54 来源: 图文: 审核:管理员

――我校英语组教师关爱西藏生小记

325中午11:40,我校八名英语教师早早就等在了学校大门口,今天中午她们将与自己的结对子藏生开展一次集体交流活动。放学的铃声轻快地响起,不一会儿,孩子们全部到齐,于是大家有说有笑的一起朝学校附近的饭店走去。

饭菜还没有上桌,孩子们自然地和自己的结对老师坐在了一起,聊起了近期的学习情况,老师们也关切的询问起孩子们的生活情况。像往常一样,渐渐地,原本两个人的谈话变成了四个人,接着又变成了六个人,最后十几名师生说成了一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聊得不亦乐乎,气氛轻松而融洽。

202班的四朗卓玛本是在场所有西藏生中最为腼腆的女生,以前的她平时少言寡语,尤其在与老师交流时,话就更少了,可在今天这样一种场合下,四朗卓玛却显得尤其轻松和健谈。

“我们的转变要归功于英语组的这些细心的‘妈妈’们。”四朗卓玛代表同学们道出了心中的感激。原来为了帮助这些原本性格内向的孩子敞开心扉,英语组的“妈妈”们煞费苦心。

学校英语教研组组长舒婕老师至今还记得去年与她的结对学生四朗卓玛第一次交流时的情形:“第一次交流时,卓玛因为紧张而显得十分拘谨,跟她谈了半个小时,她一直是低着头的,一共就说了几句话。”而在随后的交流过程中,四朗卓玛的紧张情绪虽然有所缓解,但舒老师始终感觉与四朗卓玛的交流无法深入。虽然舒老师也想了一些办法来帮助四朗卓玛放松紧张的神经,但效果都不明显。通过与同组其他七名老师的交流,舒老师发现除了四朗卓玛外,还有几个高一的西藏生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于是,为了解决孩子们的共同的问题,英语组的这几位“妈妈”聚集到了一起,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她们细心的发现,高一的孩子还不成熟,远离家乡独自求学的境况让她们的心理缺失了安全感,甚至变得有些敏感,再加上藏族孩子天生内向腼腆的性格,让她们与老师一对一交流,难免会紧张和拘束,而要她们真正敞开心扉,则更是难上加难。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解决问题的计划很快拟定,八名英语老师首先将每个人与结对学生组成的两个人的“小家”联合成了16个人的“大家”,在“大家”里的每个孩子既有来自于西藏的兄弟姐妹的陪伴,又得到了来自八个汉族“妈妈”的关心。在第一次“大家”的“团圆”聚会上,所有的西藏生们都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面对老师的拘谨感觉最终被“妈妈”们的细心和真诚所融化……

不知不觉,一桌丰盛的饭菜已经准备完毕,“干杯!”大家将盛满饮料的酒杯举向半空,杯中映出了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好像开在春天的格桑花,自信而灿烂!

 


联系电话:0562-7117885 邮编:244031
地址: 铜陵市铜官区狮子山北路铜霞新村集体1号
安徽省铜陵市第五中学 版权所有2019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07502851号皖公网安备 34070302000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