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以台阶进行田径训练的方法及效果研究报告
(铜陵市五中“以台阶进行田径训练的方法及效果研究”课题组)
摘 要:本研究旨在通过设计特定的练习动作,以及一定的训练组合形式进行训练实施,达到一种采用普通训练方式难以达到的训练效果,通过特定练习动作的理论分析找出科学的依据并将不同训练队员采用不同方法训练的阶段成绩进行对照分析,从而得出课题,预计达到的研究目标。(铜陵市五中“以台阶进行田径训练的方法及效果研究”课题组)
关键词:台阶 田径训练 运动生物力学 效果。
一、前言
本课题自2000年为市教育局立项以来,课题组全体成员深入、细致的按照课题计划分步进行研究,但在2000~2002年期间,因教师调动、分配等原因使得课题组成员有较大幅度改变,同时加上2003年上半年的“非典”风暴,本课题在研究进程上受到了很大影响。后经课题组向市局教研室申请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重新的调整和补充,并对研究的分工进行了重新的界定,继续进行研究,并取得了预定的成果。
二、课题的提出
(一)田径训练条件限制
铜陵市是一座尚不富裕的小城市,经济水平比较落后,在教育经费,特别是体育经费的投入相对较少,无论从场地建设还是器材配备上,都无法与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因此在体育训练的条件上显得十分艰苦,为了克服以上客观条件上的缺陷,出色完成田径训练的任务,有效提高训练成绩,就必须在训练的方式、方法、手段上加以变通,达到异曲同工的目的,甚至取得预想不到的效果。
(二)依据地区的地貌特点
铜陵市群山环貌,地势高低措落,弧坡、台阶到处可见,从田径训练的角度来说,这种特有的地貌条件得天独厚,只要充分、合理、科学、有创意的应用,对提高训练成绩有着巨大作用。
(三)根据目前田径训练的特点
目前田径训练(特别是短跑)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小肌肉的速度力量,以及各肌肉、肌肉群在运动中的协同工作能力,提高速度较慢,本课题旨在通过特定的练习方式,在这一领域有所突破。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依据人类目前已揭示出的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规律,在改变原有条件后的具体应用,并可望得到一定的效果。
四、课题涉及领域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以台阶进行田径训练手段,并不少见,其主要通过踏步跑、蛙跳、单脚跳、跨步跳、直膝跳等方法进行局部肌肉的力量练习,至于跑台阶形式进行各肌肉、肌群运动协同工作能力训练,以及通过蹬跳方法进行起跑练习的实例尚
未见过,另外也未发现以台阶进行等动练习的实例。(以上是课题组通过实地考察、网络以及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目标和内容
研究思路:
首先从理论上对设计的练习动作及训练计划进行分析,论证其科学性、可操作性,然后训练实施检验结果。
研究目标:
1、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论证“跑台阶法”以及“蹬跳起跑练习法”的科学性,以及对运动员的素质提高所产生的积极效果。
2、通过练习动作,训练计划的实施,预拟达到理想的效果。
研究内容:
1、练习动作的设计,以及训练计划的制定。
2、训练计划的实施,并对收集的阶段成绩进行分析评估。
六、课题组的成立及组员分工情况
2000年2月“以台阶进行田径训练的方法及效果研究”课题为市局教研室立项,即而该课题组成立,本组特聘教育局体育教研员、高级教师张宛申同志为研究顾问,原体艺组组长陈光为课题组组长,另有其他六名同志为组员,课题组成员结构及分工如下:
陈光,男,30岁,安师大体育学院本科,负责练习动作、训练计划的设计、训练方案的实施以及报告的撰写。
何成龙,男,40岁,安师大体育学院本科,高级教师,负责对阶段成绩及效果进行分析。
岳红艳,女,28岁,安师大体育学院本科,负责练习动作、训练计划的设计以及报告的撰写。
鲍陵,男,23岁,芜湖师专体育系专科,负责对初中部照组的训练。
郜庭军,男,36岁,安师大体育学院专科,负责材料的收集与整理。
奚家福,男,36岁,安师大中文系本科,负责对阶段成绩及效果进行分析。
王平,男,36岁,安师大化学系本科,负责对阶段成绩及效果进行分析。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自课题组成立、研究方案的制定、课题的申报、研究、结题报告的撰写和课题的验收、计划全程从2000年2月至2002年7月。但中间因课题组成员的变更以及“非典”的影响,直至2003年9月才顺利结题,该课题研究共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准备阶段 (2000年2月至2000年9月)
1、课题组成立
2、师资培训
自1999年~2001年,本课题组绝大部分成员都先后在安师大相应专业进行了对口培训、进修,在业务水平、科研能力上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3、材料的收集与整理 (2000年2月至2000年9月)
积极收集本课题研究的运用或涉及到的有关书籍、论文等材料,其中有关的专业论文7篇,可供查阅参考的书籍4个系列。同时对近几年有完整记录的运动训练阶段成绩、训练方法及比赛成绩进行收集整理。
第二步:练习动作的训练计划的设计 (2000年10月至2000年12月)
依照运动生物力学原理,结合多年的训练经验,设计练习动作,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并首先从理论上充分进行论证,同时请校外的同行、专家进行评估、鉴定,使得计划尽可能的趋于合理、完善。
第三步:训练计划的实施及测试阶段 (2001年3月至2003年5月)
按训练实施的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和周计划,并根据比赛、考试的具体情况,灵活执行。
1、从高一年级建立:张巧莉、陆芳芳、卢义、王俊、吴婧、夏鹏、叶宏泉、程志娟等同学的专业素质档案,前3学期进行传统方法训练,后3学期采用实验方法训练,并做3年的素质个案跟踪。
2、训练以跑台阶、跨步跳、蹬跳起跑练习等为主要手段,配合其它常规的辅助方法进行练习。并在训练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合理的调整。
3、采用等动练习方法,变换训练节奏,刺激运动机能的提高。
4、充分安排各种比赛前后的训练、调整和恢复内容。
5、设一以初中学生为主的采用实验方法进行训练的对照组,训练周期为三个月(目标:参加铜陵市第八届运动会的初中部比赛)。
第四步:数据分析及总结阶段 (2003年6月至2003年8月)
收集不同阶段、采用不同训练方法、不同对象运动成绩进行整理,比较其间的差异。
1、将市七运会(传统训练模式)和2002年9月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实验训练模式)的比赛成绩进行分析、比较。
2、收集高中实验组8位同学前3学期(传统训练模式)与后3学期(实验训练模式)的成绩进行分析、比较。
3、排除年龄、先天素质差异、测试、考试时的场地及身体状况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得出相对准确的结论。
八、课题的实施效果及问题探讨
实施效果
1、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全体成员视野得到了拓展,专业知识得到了深化,科研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着巨大意义。
2、实验模式的实施能迅速提高运动员上、下肢及腰、腹部的速度力量素质。提高踝关节是灵活性。有效促进各部位肌群运动中的协同工作能力。克服了以传统方式进行训练时出现的肌肉有力、有型,但运动中配合不协调而影响动作的表现和力量的发挥。
3、从成绩上看,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成绩的提高幅度有明显不同:用实验方法训练的成绩优于以传统方法训练的成绩;同一组队员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训练的成绩也有差异:用实验方法训练阶段的成绩优于以传统方法训练阶段的成绩。
表1 高中实验组2001年9月市八运会部分成绩
成 项目 绩 姓名 |
100 M |
800 M |
跳远 |
铅球 |
200 M |
张巧莉(女) | 14//1 | 2/56// | |||
程志娟(女) | 15//2 | 35// | |||
陆芳芳(女) | 3.97M | 7.50M | |||
吴 婧(女) | 2/59/ | 5.80M | |||
卢 义(男) | 12//3 | 5.7M | |||
王 俊(男) | 2/35// | ||||
夏 鹏(男) | 12//5 | 2/25// | |||
叶宏泉(男) | 10.08M |
表2 高中实验组2003年4月高考加试成绩
成 项目 绩 姓名 |
100 M |
800 M |
立定三级跳远 |
铅球 |
备注 |
张巧莉(女) | 13//5 | 2/39// | 7.16M | 7.45M | |
程志娟(女) | 14// | 2/47// | 6.85M | 6.90M | |
陆芳芳(女) | 13//9 | 2/48// | 6.71M | 7.92M | |
吴 婧(女) | 14//5 | 2/51// | 6.67M | 6.40M | 例假 |
卢 义(男) | 12//1 | 2/21// | 8.68M | 10.39M | 大腿受伤 |
王 俊(男) | 12//9 | 2/22// | 7.60M | 7.85M | |
夏 鹏(男) | 11//8 | 2/13// | 8.58M | 8.06M | 铅球失误 |
叶宏泉(男) | 12//7 | 2/26// | 7.90M | 10.63M |
表3 1997年8月市七运会初中部部分成绩
成 项目 绩 姓名 |
100 M |
200 M |
400 M |
800 M |
跳 远 |
跳 高 |
铅 球 |
李鹏坤(男) | 12//6 | 27// | |||||
周 兵(男) | 27//6 | 58// | |||||
许洪勇(男) | 5.4M | 1.45M | |||||
吴 艳(女) | 2/57// | 6.8M | |||||
周南花(女) | 32// | 3.65M | |||||
丁 艳(女) | 3.73M | 1.2M |
表4 2002年9月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初中部部分成绩
成 项目 绩 姓名 |
100 M |
200 M |
800 M |
跳 远 |
跳 高 |
实心球 |
张 伟(男) | 12//1 | 26// | ||||
佘 明(男) | 1.48M | 10.68M | ||||
章 亮(男) | 5.6M | 1.52M | ||||
余国徽(男) | 2/21// | |||||
朱 敏(女) | 2/48// | |||||
王国梅(女) | 30// | 4.25M | ||||
陈阿巧(女) | 3.90M | 7.7M |
(注:另有部分训练阶段成绩未附)
问题探讨:
从运动生理学角度评价实验训练方法和传统训练方法在各项生理指标上的不同。
二OO三年九月二十八日